您好!欢迎来到新风安装网
关注我们
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眼 > 行业 >

中国首发6年空气质量改善报告:北京PM2.5浓度大幅下降

收藏 来源:北京日报   2019-08-07 09:18:53 阅读量:
 

2019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中,生态环境部首次发布《蓝天保卫战中国空气质量改善报告(2013-2018年)》,对近年来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背景、措施、成效等进行系统总结。报告显示,从2013年至2018年的短短6年间,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发展的同时,中国环境空气质量实现总体改善,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明显好转。2018年,全国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71微克,比2013年下降27%;北京市PM2.5浓度从2013年的每立方米89.5微克下降到51微克,降幅达43%。《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确定的各项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全面实现,公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背景:严峻大气环境形势下中国向污染宣战

 

 

报告回顾了2013年中国所面临的的严峻大气环境形势,当年年初多次出现空气质量指数(AQI)“爆表”,部分监测点位PM2.5小时浓度最大值高达每立方米1000微克左右。北京市农展馆站点小时最大值为每立方米867微克,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巢等城市地标建筑被雾霾“吞没”。华北、黄淮、华东、华南北部等地出现持续20多天的雾霾。社会舆论高度关注,一时间,“PM2.5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成为热点话题。

 

严峻的大气环境形势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来了巨大挑战。频繁发生的雾霾天气,表面上看是空气污染问题,从深层次看却是中国多年来粗放式发展导致环境问题不断累积的结果。

 

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11.4%,但煤炭消耗占世界总量的50.2%,钢材和水泥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6.9%和56.3%。其中煤炭消费达41.2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耗总量的近7成,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自2009年起成为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2011年机动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

 

从污染排放来讲,中国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大。2012年,中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分别为2117.6万吨、2337.8万吨,居世界第一。人口高度聚集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和渭平原单位面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至5倍。

 

报告指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针对严峻的大气环境形势,从2013年开始,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向污染宣战。重点区域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全面淘汰城市建成区10蒸吨/时以下燃煤锅炉,开展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启动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车用汽柴油品质5年内连跳两级,全面淘汰黄标车。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圆满实现,但中国致力于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行动并未止步。

 

2018年6月21日,国务院印发打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要求通过3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成效:74城市PM2.5浓度6年降42%

 

 

报告显示,2013年以来,中国在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消费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改善。2018年,全国GDP相比2013年增长39%,能源消费量和民用汽车保有量分别增长11%和83%,而多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实现了大幅下降。首批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42%,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68%。

 

2013年,中国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划定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从国家层面开展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推进区域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到2018年,这3个重点区域的PM2.5平均浓度分别比2013年下降了48%、39%和32%。珠三角9个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从2015年起连续4年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国际化现代大都市,自1998年起连续实施多个阶段有力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特别是2013年以来,PM2.5浓度大幅下降,从每立方米89.5微克降到2018年的每立方米51微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从58天减少到15天。

 

此外,报告还显示,中国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2013年以来,中国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28%和26%。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卫星遥感数据显示,2013至2018年,中国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垂直柱浓度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二氧化氮垂直柱浓度下降20%,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分别下降27%、34%和24%;二氧化硫垂直柱度下降88%,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分别下降79%、86%和76%。

 

酸雨面积方面,2013至2018年,中国酸雨分布格局总体保持稳定,酸雨面积呈逐年减小趋势。2013年,全国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0.6%,2018年已降至5.5%,降幅近50%。

 

在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的同时,中国积极履行《巴黎协定》的减排责任,初步扭转了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对环境改善做出积极贡献。2018年,中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45.8%,超过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降低40%至45%的目标,为实现中国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峰并争取尽早达峰奠定了坚实基础。

 

空气质量如何影响公众健康,一直缺乏官方数据。报告首次披露空气质量对公众健康影响。报告以甘肃省兰州市为例,数据显示,2012至2013年秋冬季(当年11月至次年3月)以来,兰州PM2.5浓度下降13%,全市城乡居民呼吸系统疾病就诊病例减少25%,就医费用下降52%。

 

挑战:尚有6成以上城市PM2.5年均浓度未达标

 

报告指出,虽然中国的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大气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当前中国尚有6成以上的城市PM2.5年均浓度仍未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与世界卫生组织每立方米10微克的准则值还有较大差距。一些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不明贡献,北方地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仍旧多发频发。

 

客观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已经进入深水区。随着区域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大气污染减排空间也进一步收窄,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同时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尚未根本转变。打赢蓝天保卫战还是一场硬仗,需凝心聚力、久久为功。